快捷导航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二)

日期:2024-03-24 作者:校审核评估办公室 点击:180次

5.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开展目的是什么?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任务。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统筹谋划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引导高校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务,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实践证明,评估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 内容,研制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构建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

三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标准已在战线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四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评估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保障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美国、英国、法 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运用评估改善高校教育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普遍建立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开展课程质量评估、专业 质量认证、院校评估、教学评价、科研评估等质量评估工作。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质量保障需要,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共性趋向,有利于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机统一,相融互促。

6.新一轮审核评估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扣上轮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聚焦中央和部党组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以钉“钉子”精 神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高校立德树人不够鲜明问题。针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软、弱、碎”,“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的问题,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 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强化立德 树人评价,增设“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使立德树人“软目标”变 成评估“硬指标”,形成学校评建工作的“硬举措”,强化制度建设,让立德树人基础强起 来、指标硬起来、制度实起来。

二是评估分类指导不够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存在国家尺子过粗、高校自设尺子不清晰的问题,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建设情况和特点,采用柔性分类法,提供两类四种 “评估套餐”、设置可选指标,实施分类评估、精准评估,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三是评估刚性不够硬度不强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结果运用不足、问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加强评估的制度化设计,强化评估整改和结果应用,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回 头看”督导复查机制和整改问责机制,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

四是评估负担偏重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负担偏重的问题,优化评估程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设计,优化评估流程,精简入校评估 天数人数环节,采信教育部专业认证结论,减少重复评估,切实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五是评估弹性空间不足的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方式不够灵活、规定动作固化的问题,尊重专家自由裁量权和学校自主选择权,学校根据办学实际自主选择评估类型、自主确 定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不设置“规定动作”数量,专家自主选择评估方法技术,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综合诊断开方,做到“一校一案”。

7.新一轮审核评估在破“五唯”方面有哪些举措?

为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新一轮审核评估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 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和评价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采取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本科教育教学情况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学生、青年教师参与评估机制, 从不同角度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8.新一轮审核评估监督的高校办学“红线”“底线”问题是什么?

在定性指标中,通过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方面的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关注高校办学“红线”。在定量指标中,通过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统一必选项”,列出了办学“底线”标准,其中第一类评估16个,第二类评估17个。

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