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理论前线




【光明日报】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主动精神”




2023年10月09日 张瑞涛 点击:[]




作者:张瑞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它既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精神,又是运用历史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历史主动精神是人的历史性与历史的人格性的辩证统一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动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客观世界,但这种“改变”只是出于本能。在生命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人以其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的能动性,建构了属人的世界历史。

一方面,人的能动创造性反映客观世界,成就了属人的“历史”。这种“反映”不仅是对外界现象的有目的、自觉地反映,更是以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和抽象加工实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依据新思想新观念科学预见未来发展的过程。有了人的存在,自在自然就区分出属人的世界和本来的世界。人天然不是自然的主人,但自从有了人,人自然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推进了客体世界的主体化,这个过程就是“历史”的形成过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历史”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凝聚,“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体悟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历史”的自觉精神。所以说,“历史”是人的能动性的代名词,“历史”是人的历史、“人”是历史化的人。另一方面,人的能动创造性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使得由客体世界铸就的“历史”体现出“人格性”。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客体世界,这就是主体的客体化。人改造客观世界、人的主体性实现客体化的过程中,人既创造了展示人的主体性的“历史”,也创造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人的主体意志客观化过程和客观世界的主体化过程实现了双向互动,所以,自从有了人,也就有了属人的历史。

人与历史的主客共生内含着这样的逻辑关系:人只有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属人的人类文明的历史活动中,才能成为历史主体;同样,人类社会的历史只有在作为人的历史活动的要素时,才能成为历史客体。人作为主体,意味着人始终处于历史活动中;就人的创新创造离不开历史的苑囿而言,历史的演进规律丰富人的认知世界,历史凝铸了“人”,体现出人的历史性,“人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历史作为客体,意味着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要素;就历史是人的意志、价值、观念的外化与客观化而言,“人”有视域的局限性和认知范围的界限性,人所创造的“历史”天然凸显出人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历史的人格性,“人是历史的前提”。

人的历史性与历史的人格性的辩证统一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命表达,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发挥的有效性和层次性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范性和进步性。

历史主动精神是人的选择性与历史的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历史造就“人”的过程,还是人创造“历史”的过程,都要以实践为中介才能够完成。实践为人的存在和历史的形成提供了拓展空间。

一方面,实践使历史的规律性得以呈现。历史是实践中的历史,不存在凭空产生的“历史”。并非一切客观世界的事物都能被人认识,只有那些进入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经验才能被认识,人才能形成对历史的“规律性”认识。所谓“历史的规律性”,即在人的历史活动中,诸多社会历史现象所呈现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必然联系。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历史的规律性首先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人的实践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历史的规律性界限,既不能在生产力尚未充分发展时随意变更、拔高生产关系,也不能在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状况时仍维持原状、故步自封,否则都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实践凸显人的选择性。实践是人的实践,不存在没有人参与的实践。这意味着历史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们依据历史的“规律”,结合自身的需要,在诸多可能方向中选择特定的实践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改造客体世界,历史便呈现为人的“选择”。所谓“人的选择性”,是人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进行实践的属性,“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没有人的选择性,尤其是合乎历史前行方向的选择,人与客体世界便失去了辩证互动的基础,历史的规律性也就无从谈起。

人与历史的空间拓展内蕴着这样的逻辑关系:人的需要和主观意志汇聚成人的选择,客体世界的本然趋势因为人的实践而走向实然的现实,“获得外部现实的实在性”,人在活动中的目的性拓展了历史的存在空间。当然,历史的空间拓展也是对人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创造历史的正确性的评判过程,人的选择性不是随心所欲地,而是受“外部世界的规定的(方面、特征、现象)”,客体世界的实然存在因为人的实践而走向应然的反思,历史在活动中的制约性拓展了人的发展空间。历史的空间拓展意味着人的选择性的主动发挥,人的选择性促使历史不断生成;人的空间拓展意味着人在历史的规定和滋养中成长成熟,历史的规律性促使人的主体选择性不断增强和优化。

人的选择性与历史的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命法则,既尊重历史的规律性对人的选择性的制约,又提倡人的选择性对历史的规律性的实践把握和凝练提升。

历史主动精神是人的创新性与历史的继承性的辩证统一

人与历史的主客共生以及人与历史的空间拓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征程。

一方面,历史映现出时间的前后相承,呈现了历史的继承性。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据此,后一阶段的历史总是包含前一阶段历史的因素和要素,并受前一阶段的历史影响。比如生产力的延续,“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生产力的延续构成了前人与后人生产关系的延续,所以,社会形态保持相对稳定,呈现为历史的继承性。还应看到,纵然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但旧事物中总有某些部分能适应新的环境,当人们寻找客观时间激荡冲刷出的历史精粹时,必然经历“主观”的回顾和研判,呈现为历史的继承性。另一方面,人描绘出时间的日新月异,呈现出人的创新创造性。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据此,人的需要在与历史的互动中不断获得满足,也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呈现“无限性和广泛性”。这种需要显然并非单纯地延续以往历史或直接地在自然世界中就能获得满足,而要通过人的创新创造。人通过实践发挥创新创造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转换了生产关系结构,推动了社会形态和人类文明由低到高的进步,呈现为人的创新创造性。还要看到,一些历史要素之所以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进步性,还在于人利用新思想和新技术对其不断拓展和完善。因而,重构历史要素并型塑历史的未来发展方向,呈现为人的创新创造性。

人与历史的迭进更新彰显着这样的逻辑关系: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也是人发展的空间。时间承载了人与历史的积极发展。正是人的存在,使标识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客观时间通过实践活动被人化并赋予了历史属性。因此,“历史”的发展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人”的发展是历史的要素、过程和产物在时间中的镌刻。

人的创新创造性与历史的继承性的辩证统一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命路向,人因历史的继承而固本培元、恪守正道,历史因人的创新创造而顺时应势、贯古通今。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09日 15版)



上一条:【光明日报】“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下一条:【人民日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人民要论)

关闭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凤阳校区) 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龙湖校区) 邮编:233100   邮箱:xcb@ahstu.edu.cn    Copyright© 威九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