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科是用艺术和科学的方法来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升为一级学科后,学院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抓住风景园林学科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强调与城乡规划、建筑学等学科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力开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积极建设风景园林学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办学条件建设,特采取以下办法:
1、进一步凝练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人地关系失调,环境恶化, 自然文化遗产遭到蚕食等问题, 以及专业人才的奇缺, 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风景园林学科”学科方向结合国家城镇化发展要求和学校整体定位,立足皖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为总体发展方向,主要以园林植物与园林工程设计为主,解决皖北地区中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修复人类生态破坏,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目标。
2、优化学科教学资源
“十四五”期间,应努力加强学科的基础建设,丰富风景园林学科教学资源。以问题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以理论为导向深化学习成效,以技术为依托促进学科综合,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创新保障。另外还要努力提高教学环境、丰富园林学科图书资料为风景园林相关专业配备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在现有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1-3个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的发展,师资队伍是关键。培养能够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工作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领导者;在青年教师中着力培养和发掘具有高水平的园林学科教学团队;要打破领导者自身的学科壁垒和学科门户之见,保证在风景园林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集思广益、海纳百川,能够汲取不同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及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营造一个开明、民主的学科专业发展环境。
目前,各高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师资建设在新教师引进方面都存在缺乏全方位考虑的问题,这导致各高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虽然体现了各自的特色,但是学科专业培养方向单一,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逐渐偏离风景园林学科的问题,所以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也就都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同时,引进社会实践型的师资,构建学源背景合理、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师梯队,是风景园林相关专业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风景园林学科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4、创建联动的学科平台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加之不同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相关专业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所以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必须创建包括横向平台和纵向平台在内的联动的学科平台。
在横向学科平台的建设中,一方面各高校必须依托自身拥有的相关学科,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的广度上寻求支撑。在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与学校文学、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互合作,如不同学科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科基金等,从而建设一个环境和资源共享的联动的横向学科平台。
在纵向学科平台的建设中,各高校除了要借鉴国外较成功的办学经验之外,还应依托社会资源如相关企业、风景园林学会等,结成学科发展联盟,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共同建设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从而为社会培养市场契合度较高的专业人才。
5、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实验室建设
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教育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各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按风景园林的理念,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创建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园林植物( 花卉、观赏园艺) 种质资源库、风景园林精品馆、标本馆, 以展示威九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卓越园林人才培养和园林文化艺术的实力和水平。
6、采取强化激励措施
实行“三个倾斜”。继续稳步推进绩效优先的改革,政策和经费实行“三个倾斜”,即向高尖人才倾斜、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向风景园林学科队伍倾斜,从而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7、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面对地域劣势、人才高处流动和恶性竞争的严峻形势,必须采取“动态中把握平衡,平衡中寻求发展”的战略措施,围绕皖北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引进、稳定和培养优秀国内外人才,发展壮大为地方、为行业、为国家服务的师资队伍。
在人才引进方面,既要大力补充教师队伍的数量,更要注重引进的质量;既要注重学历、职称,更要注重能力和实绩;既要大力引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又要保证基础课、公共课教学急需的师资。我们将继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提高引进待遇,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真正引进有实力、有潜力、有创新力的高层次人才。
在人才稳定方面,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意识,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协调的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千方百计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多出成果,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人才培养,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立并完善学术带头人、后备领军人物的选拔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批为人师表、热爱“三农”、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引进与选送相结合,加强教师国际化培养。